2)第一百八十九章 编号1_国民法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手应该很强壮,用非机动车,甚至直接背尸也有可能。”柳景辉向江远说着自己的判断。

  江远有点意外:“那尸包很重的。我们抬到解剖台上,都是四个人轻松,三个人费力。”

  “农村过年抬猪也得四个人。”柳景辉一语带过,又道:“背还是能背动的,我们之前做过相关统计,中近距离的抛尸,以人背和非机动车为主。”

  “你觉得凶手住在水库附近?”

  “至少对水库很熟悉。”柳景辉道:“我去现场看了,也问了帮忙捞尸的当地人。凶手选择的地方非常好,如果不是这次干旱,正常情况下,都是发现不了的。”

  “如果非常熟悉水库的话,不是更应该选择深水区吗?”

  “这要从两方面来看。一个是,深水区都靠近水库中央,陆运抛尸的难度比较大。另一个,凶手或许正因为对水库熟悉,所以才更不会考虑干涸的情况。因为在他的记忆里,水库恐怕没有干旱到这种程度。”

  江远缓缓点头。柳景辉的推理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而江远也不准备在这方面跟柳景辉辩论。

  “再一个。凶手后续的小尸包,是在更深水的水域发现的,这也可以看做是犯罪升级的一部分。”柳景辉停顿了一下,道:“我怀疑他抛小尸包的时候,考虑了水流的问题,这样的话,原始的抛尸地点还要再考虑。”

  江远看着柳景辉头大的样子,不觉一笑。

  刑事科学技术有一点很困难的地方,就在于伱要解决的是现实的问题,但所用的技术其实是来自于纸面的。

  等于说,要通过纸面和实验室的操作,来解释现实中的情况。

  这其实是非常困难的。

  DNA和指纹为什么用的那么广泛,那么好用,就是因为它们简单直白,受到现实的干涉比较小。

  犯罪现场重建以及血迹分析,为什么用的人就那么少,就因为它们的判断过程过于复杂,而理想化的事情总是较少的发生。

  搞经济的人,写经济学著作的时候,都要假定出一个“理性经济人”的概念,要求人不仅理性而且自利。

  搞刑科的人,如果假定一个“理性犯罪人”,那就纯属神经病了——人要是能理性且自利,一大半的案子都不会发生了。

  柳景辉要搞推理,最麻烦的地方就在于此。

  在没有足够的信息的情况下,你甚至摸不清凶手是不是个精神病。且就是字面意义上的精神病。

  若是以美式的侧写分析来说,连环杀手或多或少都有点精神问题。

  而眼下的六具尸体,其实已经足够给对方冠上这个名头了。

  看着柳景辉烦心的样子,江远困倦了一天的精神,得到了些微的放松。

  于是,江远决定再给他加个码,道:“柳处,5号和6号的头,要是找不到的话,就得考虑扩大搜索范围了。”

  “那么重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