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朗读者》中的罪与赎_儿与娘初试云雨情之瓜棚【瓜棚奇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摘要:《朗读者》是德国作家本哈德·施林克的成名作,它以深刻的主题和庄重的文风而闻名世界。文章通过把握男女主人公的经历,从基督教的角度透视文中关于罪恶与赎罪的书写。在指出基督教文化对西方文学作品的影响及意义的同时,由表及里地展示了创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对我们研究和把握宗教、作品与人物的关系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朗读者》宗教罪救赎

  《朗读者》是一本由侦探小说家写的爱情小说,它的出版不仅在德国引发了讨论热潮,而且风靡世界,成为第一本登上《纽约时报》排行榜冠军的德语书。它的作者本哈德·施林克运用侦探小说家独特的思维和缜密的逻辑为读者展示了一段浪漫又神秘的爱情,随着爱情的逝去,隐藏在其背后的牵动着百万人思绪的历史被揭开了面纱。作者曾说:“‘朗读者’的主题确实是我一直关注和思考的,它就是我这一代人的主题。”①正如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朗读者》虽篇幅精简,但其主题的多义性却使其成为一本读不完、读不透的书。本文拟通过基督教的视角,考量书中众人的罪恶与救赎,在基督教的观照下更好地剖析文本,以期推动《朗读者》一书的研究走向深入。

  一、宗教审判:人性的罪责

  罪的问题,是基督教的核心问题,基督教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以罪为中心的。德国地处欧洲,人民长期生活在基督教的宗教环境中,深受基督教文化的影響。曹文轩在为《朗读者》写的序中曾提及《朗读者》具有宗教文本中庄重的文风,看似以一个爱情故事来引出历史的遗留和两代人的纠葛,但是深藏在故事背后的罪恶和挣扎却属于宗教的解释范畴,因此探索《朗读者》中的罪与赎的问题,应该充分运用基督教的宗教观来加以分析。分析女主人公汉娜,就必定要讨论一个问题,那就是文盲有没有罪感意识?笔者认为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汉娜有工作,有人际关系,有社会生活,她并不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人,因此她必定会产生罪感意识,文盲这一干扰因素只影响了她罪感意识的深浅。在小说的第一部分,汉娜的罪感意识并不明显,只体现在细枝末节中。比如她喜爱的洗澡——洗澡在基督教文化中被视为清洗自己的罪恶、她对《战争与和平》的沉默不语,这些细节无不在展示着汉娜潜意识里的罪感。集中营里的生活早已成为汉娜人生的一部分,在那里所发生的冷漠、残酷和杀戮深藏在汉娜的回忆里。即使汉娜坚持认为自己当时所从事的工作在政治上完全是合法甚至是正确的,但在道德上她对那些死去的囚犯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汉娜罪感意识之所以得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